渊闻当真按照花袅出的主意,在皇帝面前把名单上的人都数落一边,最后指出六部对大理寺加塞等情况,让那些准备趁着大理寺失火,觉都没睡连夜叫醒马夫,冒着杀头风险,唤醒从被窝里爬起来还在打瞌睡的皇帝,刚要递上奏折意图扳倒渊闻的几位吏部官员,再次得到了皇帝的眼刀子,顺道还得罪了刚来看戏的满朝官员。
姗姗来迟的朱丞相瞪了一眼陈御河,“陛下,渊大人拿出的这个名单,只是普通的名单罢了,不能说明任何问题!还请陛下明鉴!”
“朱丞相说得对!”吏部尚书陈御河回禀:“陛下,这都是渊大人的诡计!”
“他就是想借此转移我等注意,让他治下不严,导致大理寺书库失火大罪轻拿轻放!”
“如今事情已经发生,渊大人不好好检讨自己,反而指责我等,实在是太过嚣张!”
“还请陛下严惩渊闻。”
渊闻反驳道:“陛下,您可不能对他们偏听偏信。”
“方才大理寺刚失火,我才知道被烧毁的地方正是书库。”
陈御河狡辩道:“我就是猜的不行吗?”
渊闻反唇相讥:“可我到御书房,前后不过半个时辰,陈大人不但在我之前到了,还知道大火发生的前因后果。”
“敢问,陈大人又是如何得知,今日我大理寺会失火,而被烧的地方是书库?”
“莫非,烧我大理寺的就是陈大人不成!”
吏部尚书陈御河理直气壮,“我见到大理寺火光冲天,便推断是大理寺。”
“那人为何这样咄咄逼人!”
“奏折都已经递给陛下的面前了,到底是谁先挑事的?”渊闻想了想又道:“吏部尚书的府上,距离大理寺五里路,一个来回都需要两刻钟,而尚书大人与我前后脚到皇宫。”
“陈大人该不会告诉我,你的奏折是在黑暗中的马车上写的吗?”
吏部尚书陈御河觉得自己被嘲讽,气的脸红脖子粗。
“本官就是喜欢在马车上写奏折不成吗?”
渊闻笑着回答,“那陈大人可真是天赋异禀!”
他平静的态度,语气却很,和指着陈御河的鼻子骂起来,没什么区别。
刑部侍郎秋玉溪与渊闻私下有交情,他听说大理寺失火之事后,第一时间入宫,本来是帮渊闻求情来的,没想到渊闻一改往日低调,还把最能怼人的吏部尚书陈御河骂的气急败坏,好比看着老实巴交的好兄弟突然撅起屁股放屁赶跑疯狗的画面。
他差点没忍住笑出来,却碍于场合不对,只能硬生生的忍住了,声音都有点扭曲,对上坐在面前陛下的视线后,一秒正经起来。
“陛下,臣认为陈大人在马车上奋笔疾书,当真是天赋异禀!”
“实乃千年难遇的状元之才!”
陈御河纵横官场多年,自然听出秋玉溪语气里的挤兑,“秋大人,你这是包庇渊闻!”
秋玉溪微笑着怼回去:“陈大人太过谦虚了。马上行书这等天赋,怕是当代文曲星降世也不一定能做到的!”
陈御河气不过,看向朱丞相,“丞相大人,你说句话!”
朱丞相不想搭理几人,扶手道:“一切定然是听陛下做主!”
皇帝目光落在奏折上,冷笑,“刚刚渊爱卿不是说了?”
他目光从朱丞相身上,落在其身后左侧而站立的陈御河身上,“大理寺方才失火不到半个时辰,渊爱卿刚到宫门口,各位弹劾渊爱卿的奏折都准备好了!”
皇帝眯着眼睛,看向陈御河,语气不轻不重,却带着不怒自威的气势。
“莫非陈爱卿,当真会未卜先知!”
陈御河当即跪下,“臣不敢!”
他想了想,又抬头,解释道:“其实奏折里面只写了三句话。”
注意到皇帝目光,默默低头。
皇帝见陈御河没有斤斤计较,目光落在渊闻身上,“今日渊爱卿突然拿出这份名单意欲何为?”
渊闻低头道:“回陛下,在大理寺失火第一时间,臣赶到了失火现场。”
“随后,便在失火现场抓到可疑人员,通过调查,他们正是受人指使的放火者。”
“一位是名叫周显贵的捕快,他借职务之便,放任其他两位捕快带入火油进入大理寺重地。”
皇帝皱眉,“此人竟敢如此大胆!”
渊闻回答:“周显贵正是吏部尚书陈御河陈大人大管家的大儿子。”
陈御河一听当即反驳。“休要血口喷人!”
“不是我指使的!”
朱丞相迷了眯眼睛,问道:“渊大人说,还有其他人,不知还有何人?”
渊闻:“另外两位,一位是齐全,乃是兵部侍郎齐大人家生子,一位是洛云,尚知府妾室的表弟。”
“他们皆是携带可助燃的火油,前往放火处,在浇上油,点上火后,没有来得及跑,就被人发现,他们本假意自己是发现失火的人,却被慧眼如炬的花大人发现,并当场抓获。”
皇帝:“你说的可是花袅?”
渊闻点头,“正是此人!”
皇帝:“既然把人抓到了,可问出他们放火的目的?”
渊闻摇头,“这几位放火的打死不说,臣大概已经猜到他们的目的。”
“大理寺书库重点守卫森严,一直都有严格的把守,在臣上任后,还专门设有明岗与暗岗。”
“想要在书库点火,根本不可能。”
皇帝又问:“渊爱卿,你把朕都绕晕了。刚刚不是还在说是书库吗?”
渊闻回答:“陛下,您有所不知。”
“失火处不是书库正殿,而是在书库隔壁的偏殿。那处守卫并没有书库进出口的守卫多。在此处放火的话,虽然两地间隔有些远,可是如果风是很大,火油够多的话,可能会烧到。”
“而放火者目的不在烧火书库,而是书库偏殿后侧的仵作处。”
皇帝也听出来其中的怪异,“哦?”
渊闻道:“今日一场大火,里面的尸体被烧毁了!”
“而前几日大理寺接到一起怪异的案子。”
“城外河中有一浮尸,面目被河中鱼虾吃掉,只剩下白骨。其身穿官袍,应该是从岭南进京述职的大人。”
“按照时间来说,述职时间明明已经过去,臣调出了述职名单,并没有少人。”
“于是,臣让人沿路去找线索,却发现死者没有住驿站,路上还有很多人在一起打斗痕迹,并在哪里找到了死者官袍的碎片。”
“之后,就失了火,尸体被烧的什么都没有留下。”
“臣得知此事之后,担心有人故意在陛下您的面前告我的恶状。便想着第一时间就来向陛下汇报情况,没成想提前等在御书房门前,来状告臣黑状的大人有这么多。”
“现在想想,臣认为城外浮尸案,怕是与各位大人有关。”
渊闻口齿伶俐,条理清晰,并且有理有据,引得大部分人的深思,并且将怀疑的眼神都对落在了陈御河身上。
陈御河注意到周围人的视线后,他当即反驳道:“渊闻,休要胡说八道!”
渊闻侧眸看向陈御河问,“若是陈大人不心虚,可敢打陈府大门,让我大理寺的前去调查一二。”
陈御河知道这就是渊闻的目的所在,他赶快转移话题:“什么前往调查!”
“大理寺的人进到了我的府上,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在府上塞一点东西,故意诬陷我!”
渊闻轻轻挑眉:“陈大人不敢没愿被查,是心虚了吗?”
陈御河:“你今日让我下不来台,分明就是因为我之前弹劾与你,便一直记恨着我,谁知道你去我的府上,平白无故的给我头上诬陷什么罪名。”
秋玉溪附和,“陈大人有没有杀人,让渊大人查查不就知道了!”
渊闻侧眸,“秋大人说得对。若不是陈大人指使,你为何如此激动!”
又是一番,唇枪舌剑。
两个时辰后,天空已经蒙蒙亮。
渊闻拿着圣旨,在一众人官员的瞪眼中,潇洒走出宫门。
秋玉溪:“恭喜渊大人。”
渊闻道谢:“今日多谢!”
秋玉溪正色道:“若来日一朝式微,找你讨要此番恩情,还望渊大人不要拒绝才是!”
渊闻回答:“渊某定不忘秋大人今日恩情。”
秋玉溪点头,又和渊闻说了两句就各自分开了。
郑杰得知渊闻用名单搅混一众官员思路,并成为主办此案的主事后,并不认为渊闻本人有任何问题,只觉得渊闻被花袅带歪了。
白无忌则趁着这功夫,递给渊闻一个小册子,小声告诉渊闻情况。
“大人,这是今日事发后,入宫大人以及在宫门口打转马车的名单。”
“对比过后,出了入宫的那些大人,还有几位打听情况的,与没有入宫的。”
“都圈了下来。”
渊闻点头收起册子,“此处人多眼杂,回去再看!”
随后,渊闻纵身一跃而起,翻身上马。
马蹄踏过宫门口街道,很快离开皇宫范围,远离周围打探的视线。
郑杰,白无忌紧跟其后,骑马离去。
另一边,花袅和王磊见面之后,互通了双方的信息,随后花袅就在渊闻平时住的地方入口等人回来。
天空挂着一轮明月,照亮了整片黑暗,花袅裹着宽厚的袍子坐在门口的台阶上,看着天空。
眼皮很沉重,他勉强把眼皮睁开,然后又疲惫的闭上,最终再也没有睁开。
渊闻回来时,见到靠在他门口睡着的花袅,清冷的眼底出现几分暖意。
“在等我?”他是在问话,语气却很笃定。
声音不大,却将花袅唤醒。
灯笼随风摇动,光幕里渊闻独身而立,花袅茫然眼神里唯有渊闻。